●观点
劳动立法要以富有前瞻性的智慧穿透变化的迷雾,以系统思维构建稳固而包容的规则,始终将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冷暖与公平感知放在至高位置。
在劳动形态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,我国劳动立法应该走向哪里,是一个关乎亿万劳动者福祉、关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议题。平台经济蓬勃发展,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,劳动法律体系如何才能与时俱进,既守护公平正义,又激发市场活力?这需要各方面凝聚共识,以前瞻眼光、系统思维和深厚的人民情怀,共同擘画这张蓝图。
第一,坚持前瞻性谋划:穿透现象迷雾,牢牢抓住劳动交换的本质。回顾历史,劳动交换的形式一直都在变——从农耕时代的帮工伙计,到工业时代的工厂工人,再到今天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……形式在变,但本质并未改变,那就是劳动者付出劳动,获取相应报酬,以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求。
当前,无论学术界还是实务界,过多地被人格从属性、组织从属性等标准、条件所束缚。然而,这些标准和条件在面对新业态时,显得力不从心,这就导致大量劳动者陷入身份困境,其权益保障面临巨大挑战。
因此,劳动法治建设必须具备穿透现象、直达本质的洞察力。一是回归本源定义。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劳动关系认定框架,聚焦于是否存在持续的劳动付出、是否形成实质性的经济依赖,而非过度纠结于表面的管理形式或合同称谓。二是秉持动态思维。拓展劳动关系等法律概念的解释空间,建立认定标准的自我调整机制。技术迭代和业态创新永不停歇,立法要拥有自我进化的能力,保持前瞻视野。三是坚守技术中立原则。无论劳动交换被披上何种“技术外衣”,立法都应聚焦其行为本质——劳动付出与报酬获取。不可因技术形式的革新,动摇了对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的根基。只有牢牢抓住“劳动交换”这一本质,劳动立法才能拨开现象的迷雾,为纷繁复杂的劳动世界提供清晰、稳定且具有前瞻性的规则指引。
第二,推动系统化布局:构建稳定、包容、覆盖全面的劳动法律体系。审视当下,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体系面临碎片化、应激性的挑战。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框架难以完全容纳新的劳动形态;其他劳动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性文件也有存在冲突的状况。这不仅造成规则混乱,更留下诸多权益保护的空白。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全新情况,要摒弃“打补丁”思维,树立起系统化布局的方向和信心。
可以从民法的发展中汲取一点智慧。民法的自愿、公平、诚信等基本原则历久弥新,在这些原则的加持下,民事法律制度展现出强大的稳定性和适应性,能够从容地应对社会生活的万千变化。劳动法同样需要竖起自身的“定海神针”,浇筑稳固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在数字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,我国劳动法律制度需要系统性重构。一是确立核心原则体系。提炼并确立劳动法的“元规则”,例如倾斜保护劳动者、共享发展成果、公平保护各类劳动者、保障体面劳动等。这些原则应成为具体制度的价值指引和解释依据,赋予劳动法律体系以灵活和弹性。二是进行系统性整合。推动劳动法律规范的系统整合,朝着构建劳动法典的目标努力。法典化不是简单的汇编,而是要形成层次分明、逻辑自洽、覆盖全面、惠及全体劳动者的统一的法律制度体系。三是实现权益保障全覆盖。劳动经济权益方面,包含公平合理的劳动报酬、全面的社会保险、能够落地的休息休假权利;民主政治权利方面,包含民主管理和集体协商权利;精神文化权益方面,包含保障职业尊严、支持职业技能持续发展、关注劳动者心理健康。
系统化布局的目标,是打造一部能够穿越时间周期、适应业态变迁、为所有形态劳动者提供无遗漏保护的劳动基本法,让法律成为稳定预期的基石。当然,系统性重构不是推倒重来。劳动法是社会法,也是民生法,直接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,在劳动立法中科学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尤其重要。
第三,坚守劳动者视角:让立法初心照进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现实。社会法的精髓在于倾斜保护,这是实现实质公平的关键。尤其在资本与算法深度结合的今天,劳动关系的不平衡被放大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,增进民生福祉,提高人民生活品质。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普通劳动者,特别是数量庞大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,是时代赋予劳动立法的使命。
在劳动立法中践行劳动者视角,应把握好几个关键点。一是警惕制度性区隔,传递公平信号。劳动立法应致力于弥合鸿沟,努力让不同形态的劳动者感受到法律的平等关怀。二是提升参与度,倾听一线声音。立法和政策制定者要主动俯身倾听一线劳动者的心声。建立常态化的劳动者意见征集渠道,特别是在立法调研、论证、征求意见等关键环节,确保听到真正代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声音。要让对法律制度感知最深切、受法律制度影响最直接的群体真正成为法律制定的参与者。三是强化法律的可及性与可感性。要让法律语言通俗易懂;利用数字化等手段,让劳动者能够便捷地了解自身权利、寻求有效救济;让纸面上的条文,真正转化为劳动者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安全感。
劳动形态的演变不会停止,但劳动创造价值、劳动者应享有尊严与保障的真理永恒不变。面向未来,劳动立法要以富有前瞻性的智慧穿透变化的迷雾,以系统思维构建稳固而包容的规则,始终将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冷暖与公平感知放在至高位置。
(作者单位: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)
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