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战场这东西,说白了,就是个极度残酷的资源消耗游戏。
它不像你打游戏,血条没了可以复活,装备爆了可以再刷。
在真实的战场上,资源清零,就是Game Over。
而现在,乌克兰的牌桌上,筹码眼看就要见底了。
先扔个数据炸弹,感受一下什么叫绝望。
俄军官方战报,一天之内,乌军减员1255人。
这是什么概念?
一个加强营,就这么在24小时内从地图上被抹掉了。
陪葬的还有一堆零零碎碎的装备:1辆坦克、20辆装甲车、54辆汽车。
最要命的是后勤,8座弹药库、12座物资仓库直接被扬了。
这打的不是仗,是釜底抽薪,是直接拔掉你的氧气管。
在这场“屠杀”中,唱主角的是俄军的“中部集群”。
六大集群里,就他家最猛,一天就报销了455个乌军,占了总KPI的三分之一还多。
他们现在死磕的地方,叫波克罗夫斯克,也就是我们熟悉的“红军城”。
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,这位之前还嘴硬说“局势稳定”的老兄,终于绷不住了,改口承认这个方向“形势严峻”。
这脸打得,啪啪响。
更有意思的是他透露的一个数字:俄军中部集群,手头攥着15万可以随时填进来的机动兵力。
15万是什么概念?
就是当你的前线部队被打成筛子,以为对面也该喘口气的时候,人家后头一整个集团军的生力军,正喝着热茶唱着歌,就等一声令下冲上来,把你刚挖好的战壕变成他们的战利品陈列室。
所以,当外部观察家,包括英国的《金融时报》都说红军城基本已经丢了,只剩下北部城区一些零星的巷战时,这就不是什么预测,而是对事实的追认。
乌克兰高层可能还在画饼,但前线的士兵已经用脚投票了。
这就引出了一个更魔幻的问题:乌军到底是怎么崩的?
表面上看,是兵力不足。
战线拉得跟意大利面一样长,每个点上的兵力都薄得像一层窗户纸。
俄军随便一个重点突击,就能捅个对穿,然后玩起了他们最擅长的包饺子。
奇葩的是,乌克兰的大本营,就像一个头铁的散户,明明股票已经跌停,就是不肯下达“割肉”——也就是撤退的命令。
总参谋部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解围方案,结果就是,一个个被围的据点,从堡垒变成了活棺材,士兵在毫无意义的坚守中被成批消耗。
说白了,这已经不是战术问题,这是管理问题。
一个公司如果项目明显要黄了,老板还逼着员工996,不给资源不给支援,那员工不跑路才怪。
于是,逃兵出现了。
这不是什么小道消息,乌克兰军方自己的专家都承认,兵力不足、指挥混乱,以及“用脚投票”的逃兵现象,是战局恶化的三大元凶。
有些接触线区域,情况已经荒诞到了极点:前线战壕里,居然找不到几个活着的步兵了。
防线靠什么撑着?
无人机。
用消费级无人机去对抗钢铁洪流,这画面想想都觉得心酸。
这哪是打仗,这分明是行为艺术。
兵没了,武器弹药也快没了。
俄军最新的战报里,摧毁的乌军火炮只有区区9门。
你以为是俄军反炮兵雷达瞎了?
错了,真相是,乌军能拉出来开火的炮,就没剩下几门了。
曾经引以为傲的“炮兵优势”,现在成了历史名词。
当家底都打光了的时候,火力不足的恐惧症,就开始在整个战线蔓延。
反观俄军这边,打法变了。
早就不是我们印象里那种靠“人海战术”堆人命的糙哥了。
现在的俄军,更像一个冷酷的工程师,追求的是极致的“投入产出比”。
他们的进攻流程,堪称教科书般的野蛮。
第一步,根本不跟你玩什么花里胡哨的穿插渗透。
直接用海量炮火,对着你的阵地进行“农业化改造”,俗称“犁地”。
把地表所有能喘气的东西都翻一遍。
第二步,无人机上场。
这些“眼睛”在天上盘旋,实时直播你的阵地惨状,锁定残存的火力点和地堡。
第三步,也是最致命的一步,苏-34战斗轰炸机出动。
这些“空中卡车”携带的,不是普通航弹,而是滑翔制导炸弹。
这玩意儿,简直就是乌军防御工事的噩梦。
乌克兰国防部自己统计的数据,10月份,俄军扔了5328枚滑翔制导炸弹。
比9月份多了差不多1000枚。
这说明什么?
说明俄罗斯的军工体系已经把这玩意儿给“白菜化”了,生产线拧到最大,正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输送。
滑翔制导炸弹这东西,强在哪?
威力大、精度高、射程远,关键是成本还低。
一枚滑翔制导炸弹的打击效果,顶得上二三十枚普通炮弹。
我们来算一笔账:5328枚,就约等于13万到16万枚非制导炸弹的毁伤效果。
一个月!
这是什么概念?
这是工业级的碾压!
!
前线乌军士兵的抱怨充满了无力感:“那玩意儿太吓人了,我们的炮弹、火箭弹甚至无人机都啃不动的防御工事,它一发过来,整个阵地就没了,连带着里面的人。”
俄军的作战逻辑因此变得极其简单高效:无人机发现目标 -> 根据目标坚固程度,呼叫挂载500公斤、1500公斤甚至3000公斤级炸弹的苏-34 -> 一发入魂,把你的乌龟壳炸成齑粉 -> 俄军步兵突击队跟在后面,闲庭信步地走上来收尸。
往往推进数公里,都遇不到像样的抵抗。
因为火力太猛,乌军现在连在前线密集部署兵力的胆子都没有了。
人越多,目标越大,一发炸弹下来,伤亡就越惨。
结果就造成了一个悖论:为了减少伤亡,只能分散兵力;而兵力越分散,防线就越脆弱,俄军的突击就越顺利。
对于俄军突击队来说,现在主要的威胁已经不是乌军的步兵了,而是零星的无人机、防不胜防的地雷和稀稀拉拉的炮火。
所以,红军城的崩溃,根本不是一个点的战术失败。
它是一个缩影,照见了乌克兰在兵力、火力和战略上的全面破产。
当你的资源耗尽,指挥系统失灵,对手却找到了一个可以无限复制的、低成本高效率的胜利模式时,这场游戏的结局,其实就已经写好了。
剩下的,无非是时间问题。
买股票可以杠杆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